
洞口融媒6月10日讯(通讯员:肖武涛)6月10日,暴雨后的古楼乡晨光初绽,一场干群携手的“清淤攻坚战”在泥泞中悄然打响。60余名乡村干部组成的“先锋队”早早集结,消防车的轰鸣声打破了灾后的宁静——他们带着铁锹、推车,更带着重建家园的决心,奔赴河道两侧主干道、村委会等洪水侵袭重灾区,用汗水浇灌这片被雨水浸润的土地。
乡党委书记踩着及踝的淤泥率先挥起铁锹。“淤泥清一寸,希望就多一分!”他的声音混着泥土落地的“扑通”声,砸进每个人心里。党员林竹艳开着自家三轮车穿梭在泥泞间,车斗里的淤泥一趟趟清运,车轮碾过的痕迹,是党员初心最生动的注脚。“我是党员,这时候不上啥时候上?”他抹了把脸上的汗,又低头装起了淤泥。
铲泥、装车、清运……队伍里,不少妇女同胞扎着马尾、挽着袖口,握着铲子的手比男人还稳。“看着干部们为我们忙前忙后,我们自己的家,当然得一起收拾!”肖大姐笑着说,铲子起落间,溅在裤腿上的泥点,成了灾后最美的“勋章”。有的群众带着全家上阵,老人帮忙递工具,孩子跟着捡碎砖,一家人在淤泥里默契配合,笑声混着铁锹与地面的碰撞声,织成一曲温暖的重建乐章。
“大家让一让,冲水啦!”消防员握紧水枪,高压水流冲向结板的淤泥,激起的水雾里,乡村干部和群众默契配合:有人用铁锹撬开黏着的泥沙,有人推着小车清运垃圾,有人蹲下身帮老人清理鞋底的淤泥。淤泥溅上了裤腿,汗水湿透了衣衫,却没人喊一声累。
“快来歇会儿,喝口水!”村里小商店老板拉着三轮车赶来,车上一箱箱矿泉水和工作手套码得整整齐齐。“手套耐磨,别把手磨破了!”他边递边叮嘱,眼里满是心疼。农户们把自家地里的西瓜切成块,装在竹筐里送到清淤现场,红瓤西瓜咬一口,暑热和疲惫似乎都能消去大半。有人悄悄往干部口袋里塞薄荷糖,有人默默给消防车加水,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,让清淤现场处处涌动着“家”的温度。
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西斜,主干道的淤泥渐渐退去,露出原本的水泥路面;村委会的院子从“泥潭”变回了村民熟悉的活动场地。铁锹铲过的“唰唰”声、三轮车驶过的“哐当”声、群众交谈的“哈哈”声,在古楼乡的上空交织成一首充满希望的交响曲。
这一天,清走的是淤泥,留下的是人心。当乡村干部与群众肩并肩挥汗如雨,当党员与乡邻手拉手清理废墟,古楼乡的灾后重建,早已在这场“全民行动”中埋下了温暖的种子——那些沾着泥巴的脚印、晒得通红的脸庞、互相递水的双手,正汇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,推动着这个被暴雨亲吻过的乡镇,一步步走向更晴朗的明天。
责编:杨嘉泓
一审:曾林吉
二审:王琛
三审:欧阳恩雄
来源:古楼乡人民政府
下载APP
分享到